中国·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主办 今日天气查询 返回首页 | 新浪微博 | 手机版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医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娄底市中心医院>>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正文内容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微创“拆弹”巧矫形 逢“胸”化吉展“心”篇

作者:王星 邬连兵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手术现场)


7月6日,我院手术室里,一场高难度的“拆弹”手术正在紧张进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党委副书记、胸外科主任刘君教授团队与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团队联手,通过仅3厘米的切口,成功为患者切除纵隔巨大肿瘤,一次性解决三项病变。当天,专家团队还为一名12岁“漏斗胸”患儿顺利完成了畸形矫治术。

精准“拆弹” “小单孔”解决“大问题”

胸腔纵隔上长了个拳头大小的肿瘤,用单孔胸腔镜就能一“孔”定乾坤,让患者逢“胸”化吉?

一个月前,涟源男子肖某突发喉咙不适,随后症状不断加重,出现胸闷气喘、视力模糊、吞咽疼痛以及体重骤降等症状。6月22日,意识到问题严重的肖某前往娄底市中心医院就医,诊断为胸腔右纵隔7厘米巨大肿瘤,同时伴有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和肺大疱。

“肿瘤紧贴心脏和大血管,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我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满红介绍:“手术不仅需要精准操作,还要兼顾多个病灶一次性处理,对手术方案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这一复杂棘手的病例,医生们迅速组织会诊,并邀请刘君教授团队前来指导。经过全面评估,专家决定采用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实施“三术合一”手术——即一次性完成右上肺结节切除、纵隔肿瘤摘除及肺大疱切除。

7月6日上午,广医一院刘君教授指导,李富骊主任医师主刀,娄底团队密切配合,在仅3厘米的切口内,手术团队如“拆弹专家”般精准操作:先切除肺结节,接着小心翼翼地将纵隔肿瘤从心脏大血管上“剥”下来,最后处理肺大疱。整个手术如行云流水,历时2小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

“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技术要求极高。”李满红表示,目前,娄底市中心医院已常规开展此类手术,娄底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挺直“胸膛” “微创术”点亮“心希望”

当天下午,刘君教授团队又马不停蹄地为一名12岁“漏斗胸”患儿(化名小晨)实施了畸形矫治手术。小晨因胸骨凹陷,自小饱受困扰,长期自卑不敢挺胸走路,运动后更是气喘吁吁。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胸廓发育异常疾病,不仅影响形体,严重的凹陷还会影响心肺功能。传统手术需要切断胸骨和肋骨,创伤大、恢复慢,让患者及家属心生畏惧。

此次刘君教授团队采用先进的微创技术,在患儿两侧胸壁开了一个3厘米的切口,打开了两扇小小的“门”,将定制钢板植入胸壁,凹陷的胸膛瞬间“挺”了起来。

“这种矫形手术钢板不需翻转,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矫形效果更佳。”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袁逸林介绍,术后第2天患儿就能下床,1周内即可出院,2-3年后取出钢板,孩子便可以完全康复。

“孩子终于能昂首挺胸了,解决了我们全家多年的心病!”小晨母亲激动地表示,这不仅解决了孩子的身体问题,更给了他自信和未来。

跨院“牵手” “一体化”带动“全域升”

一次手术解决三个病灶,展现的是精准医疗的魅力;一次手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体现的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团队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在微创心胸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完成多例高难度胸腔镜手术、漏斗胸矫治术,为众多胸腔疾病、胸廓畸形患者带来了新生。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持续推动,更得益于广医一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的深度帮扶与协作。

我院积极通过专家驻点、手术带教、远程会诊等方式,多方面与广医一院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在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贡献力量。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卡脖子”的疑难重症手术正在娄底市中心医院变成常规手术,为湘中地区百姓筑牢健康屏障,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安心、幸福。

·下一篇:没有了!